猴硐礦坑插畫




在猴硐貓村的山頭更上方,
有個小小的礦坑文物館,
那裡有一群80幾歲的末代礦工,
他們攢出了自己的退休金,
守護在這個自資的文物館,
希望後代世人能記得他們的故事。

謝謝文化保溫瓶的依倪和猴硐礦工文史館的爺爺奶奶,我被礦坑內的精神深深感動,並且在和專家上山進礦坑研究後,與夥伴席加老師一起畫出了猴硐礦坑內的解說大圖:「礦坑通風系統」。

黑暗的地底,離坑口越遠,空氣就越薄,連呼吸都有危險,礦工們要怎麼避免風險?在礦坑內工作的每位工人,平均每分鐘要三立方公尺的新鮮空氣,風量則是透過每分鐘通過的風量來進行測量,要有專門的通風管理員守護,才能確保生命安全。

到底坑內的通風如何運作?9/10歡迎到猴硐礦工文史館,由最專業可愛的礦工爺爺奶奶為你解說!

◆參觀資訊◆
參觀時間:09/10 09:00-17:00
參觀地點: 猴硐礦工文史館
新北市瑞芳區柴寮路25號
贊助單位:社區一家
合作單位:
文化保溫瓶-Keeping The Culture

◆繪製團隊◆
有橋漫畫工作室
設計:陳小雅
完稿:席加、皮鹿





去年與今年,我開始常常接觸到猴硐的雨水與空氣。不是因為貓村,而是比觀光景點更往山中去的礦坑。
托文史學者文化保溫瓶李依倪的福,帶我入山,為一群台灣末代礦工畫圖。他們一輩子每天清早進坑挖礦,下班才能出來;皮膚因為沒辦法曬到太陽而蒼白,但又因為礦石和粉塵而黝黑。
這群爺爺奶奶走過職災死亡率超過10%的生涯,每個人都經歷過坍崩、好友在眼前逝去。他們在退休後集結捐出自己的退休金,在一個小小的山村中設立了礦坑文史館,為的是希望世人不要忘了先人,不要忘了曾經有這麼一群人用生命入坑、點亮台灣。
就這麼經營著守護著,如今文史館的預約也爆滿到三個月後,很高興越來越多人發現:能聽當事人訴說歷史是巨大的幸福。
我被派來這裡,是因為礦坑中太暗、大景畫面太少,所以需要由爺爺奶奶提供解說、專家判讀彙整資料,再交給我和工作室夥伴重現洞裡的正確風景。這樣文史館才能有個大張的解說圖更詳細的解釋給大家聽。
不過要我一個菜雞了解坑裡的世界真是太難了。礦坑進去的長度以公里計算,往下也公里計算,坑口路線綿密密簡直像蟻穴。
一直耐心指導我的80歲資深礦工周爺爺,花了很多時間跟我解釋礦坑裡的專有名詞、風口、抽風系統、風向邏輯、抽水系統、挖礦邏輯、相思木組成的各式架構……。我真的是每次畫草稿都需要去山腳下書局買全開壁報紙才塞得下。






有形的結構我還能勉強畫清楚,但無形的精神真的畫不出來。
周爺爺跟我們說他年輕的時候,曾經被脫鉤的礦車輾過腳掌,腳的大拇指血肉模糊,醫生說要完全截掉才不會感染。周爺爺心想:「不行哪!我如果大拇指切掉,那以後推礦車腳就不能撐住地面,我就不能繼續工作了耶!」
於是他拜託醫生不要完全切掉,請盡量保留腳趾,也不要縫死讓它長長看。後來醫生勉為其難讓周爺爺的傷口慢慢長肉,但因為末端會腐敗,所以每長0.5就剪掉0.3,再長0.5就再剪0.3,在沒有麻醉藥的狀況下連續剪32天……。
周爺爺呵呵笑的脫下襪子,給我們看他的腳趾,竟然幾乎是難以想像的完好。爺爺成功保住他的腳。但是我一想到周爺爺曾經歷這個這麼可怕的療程,目的是為了要再回那個那麼可怕的礦坑,只為了繼續為了一個家掙錢,淚水真是心疼到無法控制的奪出眼眶。(周爺爺應該很問號我怎麼邊哭邊畫圖😆)
回程時周爺爺笑著跟我說:「可惜妳吃素,不能請妳吃好料。」但我也跟爺爺說好幾次:「跟爺爺奶奶在這裡,粗鹽加飯也會是好料。」
在這裡所有的人都是這麼樂天知命,喜悅地活著。謝謝依倪的率先守候,希望周爺爺,還有所有礦坑的爺爺奶奶都身體健康。❤️

特別感謝|
文化保溫瓶-Keeping The Culture
猴硐礦工文史館
席加 
皮鹿




 
Created By SoraTemplates | Distributed By Gooyaabi Templates